孩子因父母闹离婚患抑郁症,父母能否“破镜重圆”?

ysctx10个月前 (07-01)婚姻纠纷74

丈夫常年酗酒、不关心家庭,妻子称感情破裂,日子过不下去了。夫妻之间的矛盾真的不可调和了吗?如果矛盾能得到调解,冰释前嫌也可能只在顷刻之间。

  6月21日,陕西省旬阳市人民法院赵湾人民法庭调解了一起离婚纠纷,成功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丈夫张某当场写下保证书,妻子李某同意再给丈夫一次机会,双方解开心结、和好如初。

  李某和张某于1998年相识恋爱后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儿一女,结婚多年夫妻感情深厚。近年来,夫妻俩经常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尤其是在张某喝酒后,经常和李某争吵,李某心理上受到伤害,便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与张某离婚。

  赵湾法庭受理该案后,第一时间联系李某和张某,趁送达文书时,组织双方到法庭沟通,决定先让双方倒一倒婚姻中的“苦水”。通过两人的叙述,承办法官判断,双方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只是在一些日常琐事上缺乏沟通。法官认为,两人相识结婚时间较长,夫妻感情基础好,不应当草率离婚,遂分别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承办法官还了解到,二人的孩子因为父母要离婚患上了抑郁症,另一个孩子目前正在读大学。经过承办法官从家庭、子女角度的耐心劝解,张某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明白其酒后的行为对家庭、妻子造成了伤害。张某表示对妻子和孩子充满愧疚,为表明改过决心,张某当庭写下保证书,承诺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再酗酒,并多关心家庭、孩子,多和妻子沟通。

  鉴于张某真诚悔过,且双方在婚姻生活中没有不良恶习和其它原则性过错,李某表示,愿意给张某一次机会,同时,也承诺以后遇到问题会与张某积极沟通,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稳定的家庭环境。夫妻俩重归于好。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天下所有夫妻的共同愿望。但是爱情和婚姻,从来都不是童话里的完美故事。婚姻中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琐事,但正是这些琐事的磨炼,才让婚姻生活变得更加坚韧、弥足珍贵。许多离婚纠纷只是因为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关系僵化,夫妻双方应该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主动沟通交流,这才是幸福婚姻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延边离婚律师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ybls100.cn/?id=93

分享给朋友:

“孩子因父母闹离婚患抑郁症,父母能否“破镜重圆”?” 的相关文章

皆为女性“职场隐婚”,何以判决大相径庭?

近日,一则“入职信息已婚填‘未婚’遭公司解约”的消息上了微博热搜。北京海淀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山东一家公司的石女士,也曾在求职过程中虚构婚姻信息,却被济南中院认定为欺诈,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同为女性“职场隐婚”,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呢?现实中,求职者隐瞒个人信息是否属于欺...

闪婚后4个月闪离 高额彩礼是否应还

近日,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闪婚夫妻的涉彩礼纠纷案。相识三天 闪婚夫妻闪离2023年3月1日,家住厦门同安的李先生和省外的叶女士经媒人介绍相识。两天后,李先生一家将双方谈妥的彩礼取现带到省外女方亲戚家中,交付给叶女士,当日俩人便前往女方所在地民政局登记结婚。2023年3月6日,叶女士跟随李先...

妻子给主播疯狂打赏,丈夫能要回来吗?

 当前,网络直播兴起,其中网络直播打赏日益成为网友支持偶像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打着“感情牌”的打赏乱象,一些粉丝沉溺其中持续打赏,不仅损失钱财、诱发家庭矛盾,也有违社会公序良俗。掺杂着“感情”的打赏行为在法律上该如何定性,是赠与还是消费?已婚人士被诱导巨额打赏,配偶一方能否要求返还?如何通过...

男子抚养15年的儿子非亲生,法院判了!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重要的维系纽带之一,对社会稳定、家庭和谐和个体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徽淮南一男子抚养了15年的儿子,经亲子鉴定竟是非亲生。近日,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一起否认亲子关系纠纷案,依法支持了原告要求前妻支付抚养费和赔偿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贾某与王某于2006年11月登记...

离婚后生活屡遭前夫骚扰,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陈女士称,她与前夫盛先生于2019年协议离婚。离婚后,盛先生常在信息中对她侮辱谩骂,不仅如此,盛先生的父母也频繁到她的住所、单位寻衅滋事,甚至多次动手殴打致其受伤,还曾发信息骚扰她的母亲。因此,为保障自己及母亲的人身安全,特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根据申请人陈女士提供的接警处警工作记录表、短信记录...

变更抚养关系,如何甄别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

变更抚养关系,如何甄别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

裁判要旨人民法院在判断未成年子女由谁直接抚养时,应当尊重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独立表达的见解和真实意愿,但“尊重”不等于无条件采纳,应辩证看待其意愿。在裁判时不应将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意愿作为决定其由谁直接抚养的唯一因素,仍应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综合考量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父母双方的个人品德...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